为什么出发——习近平之问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为什么根本扭转中华民族命运的是共产党?党“走过的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党为什么出发?“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习近平之问,穿越95年时空,是对党的本源之问、历史之问,是党将往哪里去、怎么走的现实之问、未来之问。有了这一问,才有了“不忘初心”的反复警醒、“赶考远未结束”的谆谆告诫,才有了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性回答。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习近平之问是本源之问
百年前的沉沉暗夜,多少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之路、强国之道。然而为什么取得伟大成功的只有南湖红船上那十几位“书生”创建的中国共产党?
95年的惊涛骇浪、95年的光辉历程告诉世界:因为她一开始就把“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正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出发的。”
翻开《中国共产党章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宗旨,占据着最高的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和党领导的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习近平用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党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强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之问是历史之问
观历史,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在讲话中历史性地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曲青山说,这是“用全新的视角,对我们党95年的奋斗历程进行了新的审视,以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历史贡献’为线索,对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做的三件大事进行了新的阐述、新的概括,并第一次用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这样的表述作出高度评价。”
“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个“伟大贡献”,无不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而作出的;三个“伟大飞跃”,主语无不是人民、民族。
这是对历史之问的铿锵回答。
党能战斗、能牺牲,源于对人民和民族的赤子之心;党有力量、能胜利,源于民心所系、民望所归。人民,是党的魂魄。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等在大会上向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之问是时代之问
看现实,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之“初心”始终伴随着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
这也是对时代之问的回答。
历史与现实,既是传承关系,亦是辩证关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历史学习可以知道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通过历史学习可以知道我们党有哪些基本经验;通过历史学习可以知道我们经历了哪些苦难,有哪些教训。”
习近平的讲话,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审视历史的运动,把95年奋斗取得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概括为三个“历史告诉我们”。他特别强调的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人民出发的信念和事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谁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就会选择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深刻阐释了这个被中国历史反复证明的铁律,所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说,人民是党的根基所依。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政党,离开了这个根基,党就成为无根无基的党,或者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党。人民是党的力量所在。如果没有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革命,我们党和军队就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人民是党的命运所系。政党的生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者、支持率、支持度。
纵观习近平系列讲话,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的地位和力量: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这次讲话,习近平进一步要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习近平强调要保持“四个自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其核心就是“人民”二字。
习近平之问是未来之问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习近平提了八方面的要求。
这既是对我们党95年的光辉历程进行的科学总结,又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要求。曲青山说,八个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其中的正是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葆有的那种奋斗精神,我们党对人民始终怀有的那颗赤子之心。”
真理从来都是朴素的,而朴素的真理也往往容易被纷繁的表象所掩盖。95年来,党走过的道路有起伏、有曲折,其间有人动摇了,有人堕落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忘记了“初心”,或“初心”受到污染,掺进了杂质。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
习近平用“不忘初心”贯穿和引领八个方面的“继续前进”,不仅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赶考”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提出的极具前瞻性、极具战略性的课题。习近平说:“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引人注目地再次提到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他严肃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民心所向,就是党心所在,党始终忠于人民。这是对未来之问的响亮回答。
习近平之问,穿越95年时空,延伸至未来的漫漫征途。答案非常明确: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自己、把握时代,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就必须永远“不忘初心”,永远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来源:新华网 记者:王子晖)